昨日,11月11日是美國老兵退伍軍人節,恰逢此時,《決戰中途島》於週末在北美3242家影院首映,拿下了1789萬美元週末票房,擊敗另三部同期上映的影片,並將之前被看好的《Doctor Sleep》甩在身後,奪得冠軍。(如下圖)甚至一向苛刻的華爾街日報也給出了正面評價。
(數據來源:市場公開資料)
《中途島》以二戰為題材,是史上投資最大的獨立電影,開拍之前已醖釀多年,但由於成本預算高遲遲未能實現。這一次藉助中國資本的力量,才最終使得好萊塢著名導演羅蘭·艾默裏奇的《中途島》夢想得以面世。而背後巨大的推動力則來自中國影視投資公司,據公開資料顯示,《中途島》總投資成本為1億美元,中資就已經佔了大頭,最受關注的屬星光文化及儒意影業,共同拿下影片100%股權。
收益來看,由於週末首映就超過1750萬美元冠軍票房的熱度,之後連續四天票房排行第一,截至到今日依然保持第一,並且北美市場電影放映一般為期80天來看,意味着《中途島》放映將跨越三個假期,包括感恩節、聖誕節和新年假期,因此,市場預計《中途島》未來總票房十分可觀,可見此部電影未來收益回報率還是值得期待的。
除此之外,這部電影價值還遠遠不只在於探討賺多少錢,更在於它給中國電影投資公司出海好萊塢指出了一條新的方向。這就不得不談到目前中國電影行業不可忽視的內容短缺問題。
一、瞄中行業痛點,優質內容資源成為行業核心競爭力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中國電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截止至2018年底,全國電影總票房609.76億元,較去年559.11億元同比增長9.06%。據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19年全年票房將超過666億,增速約9.3%。
而從熒幕增長數量來看,2018年我國電影銀幕數量已超6.6萬塊,雖然從2015年開始增速明顯下降,但於2018年仍然有超過18%的增速。
兩個數據的對比可以看出,2018年熒幕增速幾乎超過票房增速的一倍。這説明了目前中國電影產業的一個痛點問題:“片荒”。
市場公開信息顯示,中國銀幕多達6萬塊,一年上映500部左右的電影,即1.2次觀影頻次。電影市場利用效率極低,一味的鋪排銀幕數量增加“觀影增量”,內容上顯得嚴重供應不足,即使近年出現多部“票房神話”,但實際還是供不應求,所以給與電影公司留下了巨大的挑戰,如何增強自身的優質內容生產力,成為了各大電影公司長期探索的目標。
目前來看,中國電影公司為解決這一問題就走出了兩條不同的發展路徑,一個是“買買買”,另一個是“合合合”。怎麼理解呢?
買買買就是最大化收併購優質內容生產者。像萬達影業、阿里影業、騰訊影業這些處在金字塔頂端的影視巨頭,在背靠大山的資金支撐下延伸出文化分支,通過直接收併購好萊塢市場優質內容製作機構,快速整合資源,實現規模化搶佔優勢資源。
下圖為近年國內一線電影巨頭公司牽手好萊塢收併購項目歸納:
這一發展路徑的優勢是快準狠,但同時暴露另一個問題,中國資本為主控權的商業性考量大於一切,中美文化差異就極大影響了原創者的藝術創造力和影片的內涵精髓,資本力過於強勢,很難真正實現在海外打通整個產業鏈的目的,這也是為何阿里影業野心勃勃出海打造《忍者神龜2》時,最終因票房不佳錄得虧損的重要原因。
另一條路徑是“合合合”,這種方式多以中小型新鋭影視公司為主。
二、成長型公司站上風口,好萊塢鉅作+導演矩陣實現彎道超車
在中國新鋭影視公司發展路徑有一套發展流程:首先,起步階段與具有強主線影片和生產力優質的公司合作,進行一定規模的參投,保證熱點作品的市場佔有率和曝光度。最大化補給優質內容的產出能力,用投資打通內容渠道,建立優秀的研發團隊。
其次,具備一定的資金實力後整合優勢資源,從產業上游延伸至下游,建立全產業鏈佈局,找到核心主線發力。在這個階段公司完成基本打通上下游產業鏈,同時擁有自己的內容研發團隊可自行孵化項目的能力。
這裏有個典型就是星光文化,起步定位強主線好萊塢影片,擁有專業的行業營運團隊和資本運作能力,瞄準優質影片製作公司及著名一線導演,打造導演矩陣項目並進行規模化參投,增加“爆款”命中率,如《馬歇爾》、《摘金奇緣》、《講鬼故事》及《中途島》等;同時簽約好萊塢10位知名導演,3年有效合約綁定每位導演需有產出3-5部作品。(如下圖)
這一舉措在未來將最大化充實星光的產出能力,實現以金融輔助投資來打通內容渠道。可以預測,未來在建立起優秀的研發團隊基礎上,星光即可實現整個上下游產業鏈的佈局。
例如此次星光文化《中途島》項目,作為史上投資最大的獨立電影,不僅破局Studio比較老套的發行體系,還從戰爭題材內容入手,結合完片,利用優勢資源與金融銀行體系合作,合理處理夾層,與國際銷售,中國北美髮行配合,以股權投資重新構建全球市場,其探索意義於行內都是一部完整的樣板作品,值得推廣。
像星光文化這種依靠利用清晰戰略定位,和稀缺性國際優質內容資源,在國內新鋭電影行業顯然已經跑出一條新路子,目前星光雖還處在低調修煉內功階段,但從其投資作品的眼光可以看出,星光已經開闢出一條新賽道,有望實現彎道超車。
三、投資回暖,搭建國際化合作橋樑,實現雙向優化
進一步從資本市場來看,中國的電影投資行業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是不被看好的,除了受國內政策監管限制外,還有很重要一點是其行業屬性決定不確定性因素較多,由於從電影的拍攝製作到上映再到變現的整個過程中,投資者很難去量化一部影片的預期回報和收益,如果碰上黑天鵝事件還會血本無歸,所以這類型電影公司在二級市場一直受到市場低估。
然而近兩年中國電影市場出現大反轉,機構投資者明顯對於電影公司的投資熱情升温。受到多部票房神話鉅作的誕生,越來越多大型影視巨頭從1.0投資模式轉向2.0模式。最明顯的就是中國電影品質越來越國際化,出現質的大飛躍,題材限制也慢慢放鬆實現多元化,像戰爭題材《戰狼》系列、科幻大片《流浪地球》、以及動漫題材《哪吒》和青春題材《少年的你》都獲得了國際市場的關注,這説明中國電影市場行業正站上風口,逐步崛起。
於此同時,如何實現中國電影市場和擁有最成熟產業鏈的北美電影市場相融合,成為了重要挑戰。這一點上星光文化相對其它新鋭電影公司具有明顯優勢。
不同於強勢的平台型大型電影投資公司,星光文化於好萊塢導演合作,完全保存了原創精神,由於其本身的美國基因也並沒有水土不服的現象;而對於好萊塢的訴求來説,擁有中國充足的資本注入,不但可實現電影品質提升,還意味着大概率可打通中國電影審核監管,擴大公映市場增加票房收入。如此一來,星光文化便架起了中美電影市場的一座橋樑,其未來行業潛力不容小覷。
四、結語
近兩年,業內紛紛感歎新鋭公司減少。影視行業的“固層”開始出現,尤其是去年下半年開始的寒冬又逼退了一批中小公司。但國內電影市場的發展趨勢並沒有變,也必然會有新鋭不斷湧入這個“黃金場”。星光文化便是其中的一匹黑馬。
星光文化具備國際化視野,擁有將好萊塢優質作品和中國資本嫁接能力,利用平台優勢打造積聚IP流量的導演孵化項目,為未來業績爆發提供驅動力的同時,樹立公司國際化的品牌形象,形成具競爭力的行業護城河。
從星光文化的二級市場表現來看,(如下圖)從近年9月高點至今已經累計下跌近20%,截止至2019年11月13日,星光文化總市值為15億港元,繼近期熱映的兩部電影《黑暗恐怖故事》和《中途島》票房收入入賬後,有望刺激其業績增長。在新鋭電影公司中是值得關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