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豐輪證》恆生力守二萬四後跌幅收窄 兩手準備恆指牛52174/沽22565
昨晚美股三大指數下跌約1至3%,恆生指數低開約220點後回試二萬四支持,其後跌幅一度收窄至約40點。人行連續四個交易日操作千億元人民幣逆回購,協助資金市場平穩跨月,如認為市場流動性充裕,看好恆指於二萬四附近有支持,可參考收回價稍低於該水平的恆指牛證52174,收回價23948點,2023年11月到期,實際槓桿48.6倍。恆指於1987年、1997年及2008年的10月曾出現股災,投資者若擔心此情景或將再現,欲看淡或為正股作對沖,可留意恆指輕微價外認沽證22565,行使價23688點,2022年2月到期,實際槓桿7.5倍。
《新華社》報道,人大常委將於10月審議反壟斷法修正草案。中秋假期後北水持續買入騰訊(0700),約周一淨買入近20億元後,周二北水趁長假收水前再淨買入18.63億元,股價昨日最高見476.2元,創兩周高位,惟收市只升約1%回落至470元以下。騰訊今早隨外圍科網股回吐,最多曾跌超過4%,近日資金流入淡倉較多,本周首兩日累計錄1,600萬元,好倉同期累計淨流出5,600萬元。投資者如看淡騰訊可留意熊證63758,收回價481.88元,於兩周高位以上,2022年5月到期,實際槓桿13倍。今日期指結算,騰訊暫於450元喘定,看好騰訊及認為該水平有支持可留意騰訊牛證60426,收回價432.88元,2022年3月到期,實際槓桿15.5倍。
匯豐輪證焦點:
恆指認購證25057,行使價26028點,2022年2月到期,實際槓桿10.5倍。
恆指認沽證22565,行使價23688點,2022年2月到期,實際槓桿7.5倍。
恆指牛證52174,收回價23948點,2023年11月到期,實際槓桿48.6倍。
恆指熊證68551,收回價24988點,2022年4月到期,實際槓桿30.5倍。
騰訊認購證27838,行使價533.3元,2022年4月到期,實際槓桿5.6倍。
騰訊認沽證26054,行使價375.68元,2022年1月到期,實際槓桿6.0倍。
騰訊牛證60426,收回價432.88元,2022年3月到期,實際槓桿15.5倍。
騰訊熊證63758,收回價481.88元,2022年5月到期,實際槓桿13倍。
劉嘉輝
匯豐環球資本市場亞太區機構客戶及財富管理香港上市產品銷售主管
更新日期及時間: 2021年9月29日 上午11:45
本結構性產品並無抵押品,如發行人無力償債或違約,投資者可能無法收回部份或全部應收款項。
本文由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本行」或「發行商」)發行(包括任何參考條款),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邀約、游說、或建議出售或購買結構性產品。
結構性產品屬複雜產品,投資者務須就此審慎行事,除非投資者完全了解及願意承擔所涉風險,否則切勿投資此產品。結構性產品價格可急升可急跌,投資者或會損失所有或大部分投資。過往表現並不反映將來表現。投資前應了解結構性產品之性質及風險,並詳閱有關上市文件,獨立決定是否適合自己,若需要應諮詢專業建議。本行及其委任之流通量提供者可能是結構性產品的唯一市場參與者,而結構性產品的二級市場可能有限。謹請注意,牛熊證設有強制收回機制,因此有可能提早終止,在此情況下(i)N類牛熊證投資者會損失於牛熊證的全部投資;而(ii)R類牛熊證之剩餘價值則可能為零。
買賣與美國指數掛鉤的結構性產品可能帶有額外風險,包括:(a)與交易日和交易時間差異有關的風險;(b) 有關指數的公開資料較少,或未有提供中文版本;(c) 與指數有關的政治和經濟風險(例如美國);(d) 匯率風險; (e) 可能延遲結算及(f) 在成份股並無交易時公佈指數水平。
作者為金管局及證監會持牌人士,並無就結構性產品或相關資產持有任何直接或間接權益。~
重要聲明:
以上資訊由第三方提供,AASTOCKS.com Limited對於任何包含於、經由、連結、下載或從任何與本網站有關服務所獲得之資訊、內容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內容之正確性或可靠性。對於您透過本網站上之廣告、資訊或要約而展示、購買或取得之任何產品、資訊資料,本公司亦不負品質保證之責任。
關注uSMART
![](/hk/assets/image/code.84ab0b.png)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