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地緣形勢瞬息萬變,供需格局仍然失衡,原油價格走向何方?

當前原油存在供需缺口,地緣博弈、產業鏈擾動和潛在的制裁都影響了這一缺口的回補,缺口負擔的分佈是不均的,缺口修復的進程高度受地緣形勢影響,在衝突得到實質解決前,油價難以顯著回落。

來源:中信建投

1 前言:原油價格走向何方?

2022年2月烏克蘭衝突爆發以來,全球原油價格持續上行,截至3月9日,已推升至超過120美元/桶水平。我們認爲,當前的原油價格較快上漲,主要受地緣衝突和供需缺口雙重因素推動,有一定合理性,但也面臨較高波動性和高度不確定性。

如何理解當前原油價格走勢?下一階段,原油價格走向何方?在當前複雜多變的全球環境下,我們基於地緣衝突和供需結構分析,對原油價格的潛在走勢、對通脹和利率等的可能影響,進行展望。

2 歷史上的地緣衝突衝與原油價格走勢

本部分考量歷史上「地緣衝突-原油價格」的衝擊響應模式,並基於歷史模式,建立對本輪原油價格衝擊響應模式的走勢預期框架。

2.1 當前原油市場經歷的八次主要地緣衝突

綜合考慮對原油市場的影響和地緣衝突的烈度,二戰以後建立的當前原油市場,至少經歷過八次較顯著的地緣衝突,分別是:古巴危機、第一次石油危機、第二次石油危機、第三次石油危機,北約轟炸南聯盟、格魯吉亞衝突、克裏米亞危機,和當前的烏克蘭衝突。

我們簡單概述歷次地緣衝突,爲我們後續對「地緣衝突-原油價格」影響模式的分類提供基礎,主要關注地緣衝突的:持續時長、影響區域、對抗烈度及解決形式。

(1)古巴危機

主要爆發階段/時間:1962年8月-10月,持續約3個月。

主要影響國家/地區:美國、前蘇聯、古巴,影響加勒比海地區,非全球原油主產區。

主要衝突/解決形式:導彈和核武器部署問題,美國提升戰備等級至II級,和平解決、沒有公開發生熱戰。

(2)第一次石油危機/第四次中東戰爭

主要爆發階段/時間:1973年10月-1974年3月,持續約6個月。

主要影響國家/地區:埃及等中東地區阿拉伯國家、以色列、美國、前蘇聯,影響中東地區,全球最主要原油產區,OPEC在1973年10月宣佈對部分國家石油禁運。

主要衝突/解決形式:參與國較多,短期烈度較高的局部戰爭,美國提升戰備等級至III級,熱戰後重新劃定國界和領土。

(3)第二次石油危機/伊朗革命/兩伊戰爭

主要爆發階段/時間:1979年1月-1981年2月,持續約26個月。

主要影響國家/地區:伊朗、伊拉克、美國、前蘇聯,影響中東地區,全球最主要原油產區。

主要衝突/解決形式:地區大國衝突,較高烈度的局部戰爭,熱戰後持續處於敵對狀態。

(4)第三次石油危機/海灣戰爭

主要爆發階段/時間:1990年8月-1991年3月,持續約8個月。

主要影響國家/地區:伊拉克、美國、科威特,影響中東地區,全球最主要原油產區。

主要衝突/解決形式:地區衝突,短期局部戰爭,美國提升戰備等級至II級,以輕微代價重創伊拉克,軍事上取得壓倒性優勢,伊拉克接受聯合國決議撤軍。

(5)北約轟炸南聯盟/科索沃戰爭

主要爆發階段/時間:1999年3月-6月,持續約4個月。

主要影響國家/地區:前南聯盟、美國、北約,影響巴爾幹地區,進一步影響中東歐地區。

主要衝突/解決形式:地區衝突,短期局部戰爭,美國爲首的北約在軍事上取得壓倒性優勢,前南聯盟於戰後解體。

(6)格魯吉亞衝突

主要爆發階段/時間:2008年8月,持續約1個月。

主要影響國家/地區:格魯吉亞、俄羅斯、美國、北約,影響東歐地區及「北約-俄羅斯」邊界問題。

主要衝突/解決形式:短期局部衝突,俄羅斯在軍事上取得壓倒性優勢,俄羅斯宣佈承認部分地區獨立,美國和北約不予承認。

(7)克裏米亞危機

主要爆發階段/時間:2014年3月,持續約1個月。

主要影響國家/地區:克裏米亞、俄羅斯、美國、北約,影響東歐地區及「北約-俄羅斯」邊界問題。

主要衝突/解決形式:短期局部動盪,未有大規模軍事衝突,俄羅斯宣佈承認部分地區加入俄羅斯,美國和北約不予承認。

(8)烏克蘭衝突(截至2022年3月9日)

截至目前,主要爆發階段/時間:2022年2月-至今,尚在軍事衝突中。

截止目前,主要影響國家/地區:烏克蘭、俄羅斯、美國、北約,影響東歐地區及「北約-俄羅斯」邊界問題。

截至目前,主要衝突/解決形式:地區軍事衝突和談判同時進行中,俄羅斯提升戰略武器備戰等級進入特殊狀態,美國提升戰備等級至III級,美國和歐盟宣佈禁止俄羅斯部分機構使用SWIFT系統等制裁,美國宣佈禁止俄羅斯原油和天然氣進口,但截至目前德國等歐盟國家尚未明確宣佈跟進。

2.2 地緣衝突下的原油價格走勢

基於上文對衝突持續時長、影響區域、對抗烈度及解決形式的分析,當考量同期和其後24個月的原油價格走勢,我們認爲,「地緣衝突-原油價格」的衝擊響應走勢,主要可以分爲三類:

(1)第一類,油價顯著上行,累計上行幅度可達150%-200%左右。典型代表爲,第一次、第二次石油危機和北約轟炸南聯盟。典型特徵爲,皆有烈度較高的軍事衝突、或升級爲局部戰爭,衝突持續時間至少超過4個月,衝突影響地區涉及原油供給,同時,部分存在原油出口國禁運推升油價情況。

(2)第二類,油價在事件爆發1-3個月內開始回落,之後顯著回落,累計回落幅度可達40%-60%左右。典型代表爲,第三次石油危機、格魯吉亞衝突和克裏米亞危機。典型特徵爲,事件相對較快取得階段性和解、或軍事衝突一方存在壓倒性優勢、或烈度皆整體可控,同時,部分存在貨幣主導國平抑油價情況。

(3)第三類,油價雖有下行,但沒有大幅波動,長期影響不顯著。典型代表爲,古巴危機。典型特徵爲,事件突發性較強,雖然短線壓力較大、但解決相對較快(1個月內),沒有發生的主要原油產區,沒有升級爲熱戰。

綜合三種類型,將相應「地緣衝擊-油價響應」走勢等比例映射至當前烏克蘭時間,如圖表5中的不同場景走勢,我們認爲:

(1)當前的原油價格走勢,已初步偏離了歷史上「得到短期快速解決」的走勢模式,正在展現繼續上行壓力。歷史上,主要的三次「快速解決-油價回落」模式,即情景0古巴危機、情景5格魯吉亞衝突和情景6克裏米亞危機,均已經與當前的原油價格走勢出現一定幅度背離。

(2)下一階段油價走勢,歷史模式看,高度取決於是否能在3-4個月內,即3月至5月期間,取得和解。歷史上,如能在3-4個月內取得和解,則有可能走出情景3第三次石油危機相似走勢,油價從6月起逐步回落,吐回前期漲幅。

(3)歷史模式看,如本次衝突無法在至遲5月之前取得和解,則油價將可能走出累計100%-200%左右的顯著漲幅。即,參照歷史上的情景1第一次石油危機、情景2第二次石油危機和情景4北約轟炸南聯盟,當映射到本次烏克蘭衝擊,油價將可能在2022年中即升破160美元/桶,在年末升至190-230美元/桶水平。

(4)我們同時測算了基於歷史上歷次衝擊響應波動幅度的斐波那契分位,並折算爲本輪對應的技術面壓力阻力位,由低至高分別爲:24.1美元/桶、63.7美元/桶、88.1美元/桶、127.7美元/桶、159.7美元/桶、191.7美元/桶、231.3美元/桶、255.7美元/桶和295.3美元/桶。

3 當前原油供需格局和可能的俄羅斯原油禁運影響

在上節考察原油價格的地緣衝擊響應後,本節考察當前的全球原油供需基本面,以及地緣衝突的重要參與方俄羅斯的可能原油市場影響。

3.1 原油供給:相對不足

當前,考查全球原油總供給情況,可以發現:

(1)供給側整體尚未完全恢復。從全球原油日產量看,當前全球總供給仍一定幅度低於2019年新冠疫情前水平。

(2)俄羅斯是重要原油生產國,近期其面臨的局勢,對未來供給帶來較高不確定。從全球生產份額看,截至2021年末,俄羅斯約爲11.4%,伊朗約爲3.6%,美國約爲20.3%。

(3)美國已基本實現原油自給自足,其後續原油政策對未來供給帶來較高不確定。截至2021年末,美國自有原油生產量已超過本國原油消費量的90%,從2012年首次升破50%後,美國原油消費自給率持續提升。

3.2 原油需求:缺口和庫存下行

當前,考查全球原油需求情況,可以發現:

(1)需求超出供給,爲油價上行提供了基本面支持。2021年以來,全球總需求持續高於總供給,缺口持續的時間與幅度皆已達到或接近歷史記錄水平。過往經驗看,歷次需求超出,供給缺口時期,原油價格皆以上行爲主。

(2)烏克蘭衝擊的或將進一步增加當前原油供需錯位。本次烏克蘭衝突,短線主要衝擊原油生產側,疊加前期產業鏈擾動,帶來短線進一步供需失衡壓力。但也應注意,隨油價上行,潛在的供給促進和需求抑制效應何時可帶來缺口回補,需後續觀察。

(3)原油庫存低位情況顯著。主要原油消費國庫存大多處於去化和低庫存狀態,進一步推升了原油的補庫存需求。

3.3 俄羅斯的主要貿易格局

(1)俄羅斯的出口產品構成,較集中於原油等大宗商品

俄羅斯的出口,主要以大宗商品爲主,是原油、天然氣、鋁鋼等金屬、小麥、化肥等領域的重要出口國。按出口金額,前15大出口品,分別爲:1~5:原油、石油產品、天然氣、機械和工具、柴油;6-10:液體燃料、鐵類金屬、煤炭、生鋁、半成品碳鋼;11-15:小麥及混合麥、扁碳鋼、加工木材、混合肥料、無機氮肥。

(2)俄羅斯的貿易往來,以歐洲和亞洲地區爲主

如圖表12和圖表13,截至2021年底:我國和德國,是俄羅斯份額佔比最高的貿易夥伴國,分別佔俄羅斯進出口貿易總額的17.9%和7.3%;美國和英國,佔俄羅斯淨出口貿易份額皆未超過5%,分別爲4.4%和3.4%;亞太經合組織(APEC)、歐盟(EU)和獨聯體(CIS),是俄羅斯最主要的三個貿易夥伴組織,即俄羅斯貿易往來以歐洲和亞洲地區爲主。

3.4 可能的對俄原油出口制裁的影響

北京時間3月9日,美聯社消息,美國總統拜登宣佈禁止美國進口俄羅斯原油和天然氣等產品,截至下午14.00,英國表示將考慮跟進,德國等歐洲大陸國家尚未有明確表態。

(1)相對於美英,德國和法國等歐盟國家加入原油禁運的成本更高

從原油自給率看,美國和英國的原油自給率皆在90%左右,如進一步擴大生產,有能力將自給率提升至100%以上——英國歷史上原油自給率曾較長期高於100%,當前美國頁巖油生產仍低於2019年新冠疫情前水平,有一定增產空間。

(2)俄羅斯原油出口量較大,如禁運,對市場較顯著的短線衝擊難以避免,但從全球總產能層面,不考慮地緣因素和運輸成本,美國仍有可能對供給缺口進行平抑。

當前,俄羅斯原油產量約在1100萬桶/日,出口規模約在400-700萬桶/日,無論以總產量、或出口量看,對全球原油供給、或出口的份額佔比,都在約11%左右。在最極端情況的假設下,如完全禁運,則全球原油日消費將新增400-700萬桶/日的缺口,約佔全球原油日消費總量的4.5%-7.9%。

當前,仍受美國製裁的伊朗和委內瑞拉,其原油出口,分別比制裁前低約150-200萬桶/日和200-250萬桶/日。沙特方面,原油出口比新冠疫情前仍低約100萬桶/日。美國方面,其自身原油出口從2016年的不到60萬桶/日,上行到當前的超過300萬桶/日,並仍有增產空間。

但仍應注意,潛在的原油禁運的影響分佈是不均衡的,相對於英美,德國、法國等歐洲大陸國家將承受更多的潛在風險和壓力。

4 小結與展望

在本文的最後部分,我們總結「地緣-原油」衝擊的潛在市場影響模式和規律,並基於當前形勢,對後續可能的原油價格走勢,及其潛在的衍生影響,進行展望。

4.1 「地緣-原油」衝擊後的可能市場模式

如圖表18,當回顧歷次「地緣-原油」衝擊後的市場模式,可以發現:

(1)衝擊後的原油價格走勢和美國加息節奏高度相關。進一步的,由於原油價格相對美聯儲利率決議的更高頻屬性,實際操作中可以將原油價格作爲議息決議的前瞻指標——從地緣衝擊的視角,當衝擊發生後,年線內的油價走勢和目標利率調整方向高度一致。

(2)衝擊後的美國10Y國債收益率走勢與原油價格走勢高度相關。在剔除避險情緒等日線層面的短線擾動後,原油價格的月線走勢在衝擊發生後的年度,和收益率走向高度一致。

(3)多數衝突發生的當年或下一年,美國經濟增速皆有下移,甚至跌入衰退區間。進一步的,當回溯衝突發生當年和下一年的全球經濟增長時,多數時候、多數國家和地區是的實際增長結果不及衝突發生前的預期數值,但應注意,這一下調的分佈往往是不均的——衝突參與方和所在地域經濟體往往較顯著下修,其次是經濟和貿易關聯方,再次是其它受影響較小的國家和地區。

4.2 當前烏克蘭「地緣-原油」衝擊的可能後續發展

綜合考慮歷次的「地緣-原油」衝擊的影響模式,對於當前烏克蘭衝突,事件衝擊的可能後續發展路徑,我們預期如下:

(1)在衝突得到實質解決前,油價難以顯著回落、持續面臨上行壓力,這增大了全球、尤其是美國的近期通脹風險。本次衝突,俄羅斯的主要訴求與美國立場仍有較顯著分歧。目前,隨地區軍事衝突的持續時間增加,油價正在遠離「短期衝突-油價回落」的模式,如不能在未來1-3個月內得到和解,則轉入「持續衝突-油價上行」模式的概率在上行——同時,不同於以往情況,此次美國依賴其在全球金融、貿易和科技的主導地位,正在對俄羅斯的金融、貿易和科技等諸領域進行全方位制裁和禁運——這一制裁與對抗,進一步影響了全球產業鏈和生產體系,幹擾了全球經濟增長和通脹環境。

(2)雖然我們預計全球或將面臨更高的通脹壓力和經濟風險,但並不意味着我國通脹和利率面臨同比例更高的上行風險,事實上,可能我國年線層面的利率上行壓力在相對弱化。由於衝突對全球產業鏈的擾亂,無論原油價格是否上行,衝突本身都更大概率會削弱1-2年內的局部和全球經濟增長。作爲全球最大生產國,我國將面臨相對更小的通脹風險,由於外部環境的更高不確定性,政策將更加註重「穩就是進」和「以我爲主」,降低企業實際融資成本的考量和穩健的人民幣幣值,將提供更好的貨幣政策和利率空間。

(3)最後,回到原油價格走勢,我們認爲:i)當前的原油價格易上難下,整體是受到地緣衝突和供需缺口雙重支撐的;ii)如此次衝突能在4-5月前得到有效和解,則原油價格仍有可能回落到60-90美元/桶的較低位區間;iii)如此次衝突在5月左右得到部分和解,例如僅軍事行動趨緩,則原油價格在年線層面有可能推升至160-190美元/桶的高位區間;iv)如此次衝突在5月以後仍在較激烈進行,則原油價格在年線層面有可能推升至190-230美元/桶的歷史記錄水平;v)無論何種走勢,原油價格向上和向下的斐波那契技術面關鍵點位,由低至高分別爲:24.1美元/桶、63.7美元/桶、88.1美元/桶、127.7美元/桶、159.7美元/桶、191.7美元/桶、231.3美元/桶、255.7美元/桶和295.3美元/桶。

風險提示:地緣、經濟、通脹、海外不確定性和疫情風險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