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投資製造業股票看什麼:投資/訂單/業績
格隆匯 02-16 09:12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國君策略方奕 ;作者:方奕 馬浩然

【本報吿導讀】:製造業領域雖然眾多,但都遵循基本的供需原理,業務流程可簡化為產能擴張-訂單獲取-生產交付-業績確認的動態循環。在哪一環節制造業公司股價表現最好,哪些指標可以作為股價上行的提示信號?市場並無系統性認知,本篇報吿對此進行討論。

摘要

宏觀:製造業權重提升,投資及利潤與股價關聯。①製造業佔宏觀經濟及A股權重提升,重要性大幅凸顯。製造業業務流程可簡化為四大環節:產能擴張、訂單獲取、生產交付、業績確認。②宏觀層面:製造業投資及利潤表現與工業指數股價較為相關。從相關性結果來看,2018年後投資環節的製造業投資增速及貸款需求,業績環節的製造業利潤增速及利潤率,與股價相關性達到0.5左右,其餘指標相關性不強。③宏觀數據由於樣本容量、公佈頻率、變動幅度等因素,與股價關係較為間接,下文進一步從行業、個股層面進行研究。

行業:投資、訂單可作為股價機會信號。①從2010年以來漲幅靠前的科技製造行業中,選取三個發展時間較長、經歷多輪週期、代表性較強的行業作為研究對象,包括消費電子、安防設備、光伏。②各環節觀測指標均為財報數據,投資環節包括資本支出/折舊攤銷、在建工程及固定資產增速;訂單以預收賬款+合同負債為代表;業績指標選取歸母淨利潤增速及ROE;生產環節在財報上無直接體現指標。③總結來看,資本支出、訂單、業績是股價的有效指標,指標上行期普遍對應股價上漲,拐點信號來看,資本支出、訂單上行領先股價,可作為信號指標,業績同步或落後股價,與共識一致。

個股:訂單提示機會,產能投產+訂單增長催生大行情。①從上面三個典型行業中選取三個龍頭公司作為研究對象,分別是立訊精密、海康威視、隆基綠能。②研究指標進一步擴充,投資環節為資本支出/折舊攤銷、固定資產增速;訂單以預收賬款+合同負債,以及預付賬款+應付賬款為代表;業績方面,除淨利潤增速、ROE外,加入毛利率和費用率考察成本費用把控;此外新增估值分析,包括PE及PEG。③研究結論:a.訂單上行拐點領先股價,是較好的機會信號;b.股價持續上漲期對應產能投產後,訂單持續增長,業績持續兑現;c.業績方面,ROE的提升比業績增速更重要,其中上行動力主要來自需求增長帶動週轉率和槓桿提升;d.優秀股票歷史上產能擴張與訂單增長交替出現,擴張模式普遍為相關多元化擴張,積極尋找第二增長曲線。e.大行情起點往往有低估值配合,PEG從0.5附近漲至1-1.5。

行業及個股梳理。①根據上文分析結論,從科技製造相關的二級行業中篩選近2年資本支出和合同負債出現上行拐點的行業:塑料、農化製品、金屬新材料、半導體、光伏設備、通用設備。②在這些行業中篩選資本支出、固定資產增速已出現階段性高點,訂單及ROE開啟上行趨勢的個股,共選出15只。

風險提示:歷史經驗有效性下降;技術迭代導致產能落後;經濟承壓導致訂單下滑。

目前製造業在宏觀經濟和A股市場中的重要性大幅提升,特別是近幾年在先進製造領域湧現出眾多牛股,如何更好地投資製造業股票成為市場關注。製造業雖然領域眾多,但最根本的經濟學原理都是供需分析,業務模式可以簡化為產能擴張-訂單獲取-生產交付-業績確認的動態循環。那麼在哪一環節制造業公司股價表現最好,哪些指標可以作為股價上行的提示信號,本篇報吿我們將分別從宏觀、行業、個股三個層面對上述問題做出討論,考慮到國內產業結構升級加速,我們將研究重點聚焦先進製造領域。

01

宏觀:製造業權重提升,投資及利潤與股價關聯

製造業佔宏觀經濟及A股權重提升,重要性大幅凸顯。2012年上一輪投資高峯過後,國內經濟結構加速轉型,製造業佔GDP比重以及吸納就業人數快速下降,與之對應以平台經濟為代表的服務業逐漸崛起。2018年後中美貿易戰、新冠疫情爆發等突發事件證明保持完整製造業產業鏈,掌握高端科技製造能力對國家安全的重要性,2021年“十四五規劃”首次提出保持製造業比重基本穩定,2021、2022年製造業佔GDP比重止跌回升,預計後續將穩中有升。2018年後國內製造業轉型升級提速,新興製造領域湧現出眾多優秀公司,其市值大幅擴張帶動主要寬基指數中製造業權重明顯提升,截至2022年底萬得全A 53.7%、上證指數43.3%、滬深300 55.8%、創業板指74.3%,較2018年底40%左右水平普遍提升。目前製造業重要性凸顯,如何更好投資製造業股票,特別是把握新興行業發展機會,值得我們重點思考。

製造業公司業務流程可簡化為四大環節:產能擴張、訂單獲取、生產交付、業績確認。製造業涉及領域廣闊,根據2017年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製造業可進一步細分為31個行業,涵蓋生產生活的眾多方面。不同製造業生產產品不同,具體商業模式各異,分析框架不同,但都遵循最根本的經濟學原理——供需。為了整體概括製造業股價表現規律,我們從供需出發,將製造業業務流程簡化為四大環節。環節一:供給方面的產能擴張即投資,可觀測指標包括資本開支、固定資產形成;環節二:需求方面的訂單獲取即銷售,可跟蹤預收賬款、合同負債等指標變動;環節三:生產交付,關注重點包括產能利用率等;環節四:業績確認,經過財務處理將經營結果體現為報表數據,關鍵指標包括利潤增速、ROE等。在實際經營中,四大環節動態進行,相互影響,難以簡單割裂。

宏觀層面:製造業投資及利潤表現與工業指數股價較為相關。根據製造業四大環節劃分,我們分別尋找宏觀層面對應指標,以中證全指工業指數作為A股製造業股價代表,兩者對比以確定哪些指標可以作為股價指引。產能擴張環節的宏觀指標為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及貸款需求;訂單環節為PMI訂單指數;生產環節可關注PMI庫存指數、製造業產能利用率;業績方面,製造業利潤增速及利潤率是市場較為關注的數據。從相關性結果來看,2010年以來各指標普遍與工業指數關係不強,可能原因是多數時間內宏觀指標波動較小;2018年後宏觀經濟波動加大,結果更具參考性。2018年以來投資環節的製造業投資增速及貸款需求,業績環節的利潤增速及利潤率,與股價變動相關性達到0.5左右,其餘指標相關性仍然不強。製造業投資和貸款需求可以反映企業家對於未來發展的信心,進而影響市場預期推動股價變動;製造業利潤是月頻數據,可以在財報空窗期內影響市場對上市公司基本面的判斷,並且利潤率比利潤增速更關鍵。總體來看,宏觀數據由於樣本容量、公佈頻率、變動幅度等因素,與股價關係較為間接,下文我們將進一步從行業、個股層面對上述問題進行探討。

02

行業:投資、訂單可作為股價機會信號

行業層面:投資、訂單上行拐點領先股價,可作為提示機會的信號。為了具體分析行業層面製造業股價與哪些指標更相關,我們從2010年以來漲幅靠前的科技製造行業中,選取三個發展時間較長、經歷多輪週期、代表性較強的行業作為研究對象,包括消費電子、安防設備、光伏。各環節觀測指標均為財報數據,投資環節包括資本支出/折舊攤銷(>1表明擴張)、在建工程及固定資產增速;訂單以預收賬款+合同負債為代表;業績指標選取歸母淨利潤增速及ROE;生產環節在財報上無直接體現指標。總結來看,資本支出、訂單、業績是股價的有效指標,指標上行期普遍對應股價上漲,拐點信號來看,資本支出、訂單上行領先股價,可作為信號指標,業績同步或落後股價,與股價提前反映業績的共識一致。

2.1. 消費電子:蘋果新品持續催化,投資領先股價領先訂單

消費電子行業2014年後進入銷量瓶頸期,品類擴充、單價提升驅動行業保持成長。以智能手機為例看消費電子行業發展,2007年蘋果推出第一代iPhone手機開啟手機智能化時代,2010年推出極具創新的iPhone4使得全球智能手機銷量快速增長;2014年後由於滲透率到頂,智能手機出貨進入停滯期;2017年後受全球宏觀經濟、疫情等影響,智能手機出貨邊際下滑。雖然智能手機銷量早早進入瓶頸期,但並未影響過去10年A股市場湧現出大量優秀的消費電子股票,相關公司持續的品類擴張及客單價提升是其業績保持增長的關鍵。

消費電子投資領先股價,股價領先訂單,蘋果新品推出影響明顯。2010年以來申萬消費電子行業指數出現四輪上漲幅度大、持續時間長的牛市行情,分別開始於12/12、14/03、16/03、19/06,與蘋果新品推出具有一定關係。2012年iPhone5首次進入中國市場,國內蘋果產業鏈公司開始擴容;2014年蘋果推出史上最暢銷的智能手機iPhone6;2016年推出iPhone7時發佈無線藍牙耳機Airpods;2019年推出新款耳機Airpods Pro,進一步打開用户市場。從股價與各環節指標關係來看,各指標連續上行過程中,消費電子行業指數均有不錯表現,即產能、訂單、業績持續提升時,股價上行趨勢強勁。從指標上行拐點信號來看,投資領先股價,股價領先於訂單及固定資產,股價與業績基本同步,投資開始擴張可作為消費電子行業的機會信號,但訂單指示意義不明顯,可能原因在於市場對蘋果新品推出較為關注,強勢新品推出後股價即開始反映未來銷量大增的預期,後續實際訂單才會反映出來。

2.2. 安防:政府投資驅動發展,投資、訂單領先股價

安防行業持續進行技術迭代,需求驅動逐漸由政府向企業個人切換。中國安防行業最早可追溯至20世紀60年代故宮文物失竊,經過數十年發展國內安防行業經歷多輪技術升級迭代,2007-2010年為數字化階段,2011-2015年為網絡高清化階段,2016年以來為智能化階段。三階段中安防行業增速出現較大波動,發展驅動逐漸由To G轉向To B和To C,2007-2010年受益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深圳大運會等大型活動帶動行業增速快速提升;2010-2015年平安城市、天網工程等大型規劃持續推進,行業增速雖下滑但仍可維持10%以上;2016年後雪亮工程啟動帶動行業增速回升,2019年後大型政府建設逐漸接近尾聲,企業數字化升級、個人家庭監控等需求接棒,但受疫情影響行業增速下滑明顯。

安防行業投資、訂單領先股價,產能投產+訂單業績上行驅動大行情。2010年以來申萬安防設備指數共有4輪明顯的牛市行情,分別起步於12/01、14/07、16/12、19/06。從股價和各環節指標關係來看,資本支出、訂單、業績持續上行過程中,股價均有強勢上漲,但股價上漲期固定資產增速多為大幅回落,對應產能成功投產。從指標上行拐點信號來看,投資、訂單領先股價,但業績拐點與股價拐點的先後並無規律。簡單來説,資本支出、訂單上行提示安防行業機會,產能大規模投產後,持續的訂單和業績釋放驅動股價走出上漲行情。

2.3. 光伏:投資、訂單領先股價,需求較供給更重要

光伏發展中政策影響不容忽視,但權重正在減弱。以海內外裝機增長劃分,2011年以來國內光伏行業發展共經歷三個階段,其中國內外政策的影響顯著。階段一(2011-2017年):海外長期停滯,國內爆發式增長。2011、2012年美國、歐盟相繼開啟對華光伏產品的反傾銷調查,此後多年國內出口停滯,但同時國內政策支持開始發力,2012年發佈《太陽能發電發展十二五規劃》,國內市場接棒增長。階段二(2018-2019年)國內快速回落,海外恢復增長。2018年歐盟委員會決定不再延長對華太陽能板雙反政策,海外出口恢復增長;但針對國內補貼亂象,2018年出台“531新政”規範行業發展,國內裝機快速回落。階段三(2020年至今)內外需共振爆發。世界主要國家相繼發佈碳中和計劃,對新能源發展更加重視,疊加光伏度電成本成功平價,全球光伏裝機出現爆發式增長,中國企業佔據產業鏈絕對地位,充分享受這一紅利。

光伏行業投資、訂單領先股價,需求較供給對長期行情的指示作用更強。2010年以來申萬光伏設備指數共有4輪明顯的牛市行情,起步時點分別是12/12、14/05、17/05、19/11。從股價和各環節指標關係來看,訂單持續上行期股價均有不錯表現,但資本支出上行期股價未必上漲,且股價與固定資產增速無明顯關係,由於進入門檻不高,行業經常出現的產能過剩往往限制股價上行動能,需求端訂單對長期行情的指示作用更強。從拐點信號來看,資本支出同步/領先股價,訂單領先股價,兩者同樣可作為提示機會的信號,光伏股價領先業績與共識一致。

2.4. 供需兩旺時股價彈性最大

行業/公司供需兩旺時,股價表現更強。上面三個行業的研究大致可得出結論,投資(產能擴張)、訂單的增長均可以作為股價提示信號,股票實例和經濟學原理都表明,供需兩旺共同擴張是更健康的狀態。有產能無訂單,就會出現供給過剩,行業競爭格局惡化,以光伏行業為例,16-19年行業資本支出強度持續上行保持高位,但訂單增速連續下滑,期間行業指數表現低迷。有訂單無產能,僅能獲取階段性漲價帶來的紅利,基本面和股價彈性嚴重受限,以新能源電池材料為例,2020年行業需求開始爆發,產品價格快速上漲,已有大規模產能投產的華友鈷業充分享受量價齊升,而產能相對受限的寒鋭鈷業股價上漲幅度明顯更小。

03

 個股:訂單提示機會,產能投產+訂單增長催生大行情

個股層面:訂單領先股價,產能投產+訂單持續增長推動股價大行情。為了使研究結論更落地,我們進一步分析個股層面製造業股價與各環節哪些指標更相關。我們從上面三個典型行業中選取三個龍頭公司作為研究對象,分別是立訊精密、海康威視、隆基綠能。研究指標進一步擴充,投資環節為資本支出/折舊攤銷、固定資產增速;訂單以預收賬款+合同負債,以及預付賬款+應付賬款為代表;業績方面,除淨利潤增速、ROE外,加入毛利率和費用率考察成本費用把控;此外新增估值分析,包括PE及PEG。個股層面研究結論包括:①訂單上行拐點領先股價,是較好的機會信號;②股價持續上漲期對應產能投產後,訂單持續增長,業績持續兑現;③業績方面,ROE的提升比業績增速更重要,其中上行動力主要來自需求增長帶動週轉率和槓桿提升;④優秀股票歷史上產能擴張與訂單增長交替出現,擴張模式普遍為相關多元化擴張,積極尋找第二增長曲線;⑤大行情起點往往有低估值配合,PEG從0.5附近漲至1-1.5。3.1. 立訊精密:外部收購擴充品類,產能投產+訂單增長是股價最佳階段外部收購快速擴張產能,不斷切入新產品線打開成長空間。立訊精密上市初期主營電腦連接器,此後通過不斷收購擴充產品線,並且切入蘋果產業鏈獲取訂單,2017年後立訊成功拿下Airpods組裝、iPhone組裝、iWatch組裝業務,從消費電子零部件生廠商轉型為綜合性平台企業。我們通過公司官網及公吿梳理重要產能及訂單時間線,立訊精密股價分別在12/12、16/12、19/01開啟三輪大的上漲行情,均對應有重要新業務開展,如2011年開始為Macbook、iPad供應內部連接線,2013年開始供應Macbook、iPad、iPhone的Lightening線,2017年、2019年拿下Airpods、Airpods Pro組裝訂單,2020年進一步拿下iPhone和iWatch組裝訂單。關鍵訂單的獲取使得公司成功打開下一階段成長空間,股價得以重估。

訂單上行拐點領先股價,股價上漲期:產能投產投資高峯漸過,訂單持續增長帶動業績上行。立訊精密股價三輪上漲期分別是12/12-14/08,16/12-17/11,19/01-20/10。首先從拐點信號來看,訂單領先股價,這一點與消費電子行業結論相反,業績增速與股價拐點基本同步,其餘指標的信號意義並不明顯。股價上漲期間內,資本支出出現高峯後回落,固定資產增速高峯則已過去,表明產能逐漸建成投產;訂單持續增長並轉換為業績增速上行;公司ROE上行或維持高位,毛利率、費用率同時保持高位,淨利率未提供正向推動;估值均大幅上漲,前兩輪中PEG從最初0.5升至1附近,最近一輪則從0.5升至1.5,後期泡沫明顯。

3.2. 海康威視:自建產能拓展業務,產能投產+訂單增長是牛市特徵積極自建擴張,持續提升技術實力、拓展業務平台。海康威視2010年上市後全球視頻監控市佔率迅速躍升至第一位,此後多年在網絡高清化技術路線上保持增長。2015年公司深度智能產品首次亮相正式進入智能化階段,並先後在內部孵化出8個創新業務,逐漸成長為智能物聯平台型企業。海康威視主要採取內生增長的擴張模式,通過自建產業基地擴充產能,內部鼓勵員工創新並跟投孵化創新業務。通過梳理公司投資公吿,我們認為公司產能投資的幾個關鍵節點包括:2011年錄像設備、攝像機產業基地完工;2017年9月開始建設多個科技園和產業園;2022年1月開始建設機器人基地、紅外熱成像基地等。從上述節點前後股價走勢直觀判斷,2011年產能投產後股價自2012年開始走出上漲行情,但2017年、2022年新增產能開始投資後股價表現並不好。

訂單領先股價,持續上漲期:產能逐步投產,訂單持續增長,盈利能力強勁。海康威視自上市以來共有四輪上漲行情分別是12/01-13/10、14/07-15/05、16/01-18/03、19/06-21/01。從指標拐點信號來看,訂單的指示意義仍然明顯,其餘指標並不存在明確規律。股價持續上漲行情中,資本支出高峯已過,固定資產增速出現高峯後回落,表明產能逐步投產;訂單持續增長並兑現業績,利潤增速未必提升但會保持階段性高位;ROE大幅上行或保持高位,展現出較強的盈利能力,毛利率和費用率同步變動但多輪行情中有漲有跌;估值大幅回升,前三輪行情PEG由0.5左右漲至1-1.5,最近一輪行情則由1漲至3。整體來看,海康威視股價與各指標間的關係與立訊精密結論一致。

3.3. 隆基綠能:推進一體化佈局,訂單增長較產能投產更重要技術優勢奠定行業地位,一體化戰略順利推進。隆基綠能自成立起就專注單晶技術的發展,2012年上市後單晶硅片產能成功擴張,2014年收購樂葉光伏正式進軍下游組件和電池生產,此後不斷通過自建豐富產能佈局,並憑藉在單晶技術路線上的先發優勢成長為光伏一體化龍頭。公司投資公吿顯示,隆基於15年下半年、16年、19年2月和8月開始集中投資建設生產基地,但公吿後股價表現一般或處於行情後期,對市場刺激不明顯。19年下半年及20年初隆基公吿簽訂數百億訂單,終端需求的爆發推動股價走出了長達近2年的行情。

訂單提示機會,市場搶跑產能投產。隆基綠能上市以來共出現五輪上漲行情,分別是13/04-13/10、14/06-15/04、16/12-17/11、18/11-19/09、20/03-21/11,行情出現次數明顯多於立訊和海康,且每輪持續時間偏短,與行業週期性較強有關。拐點信號方面,訂單仍是明確有效的指標。股價上漲期前半段,資本支出和固定資產增速普遍繼續上行,這與前兩個例子相反,表明投資擴張仍在繼續,市場來不及等待新增產能的投產而提前發力;業績方面,歷史週期波動大,除最近一輪行情中業績增速下行外,前幾輪行情增速均回升或保持高位,更重要的是ROE回升,期間毛利率、費用率均有改善,淨利率提升這一特徵較立訊和海康更明顯,與光伏降本增效發展驅動模式有關;估值方面,PEG往往從0.3附近反彈至1-1.5,估值彈性更大。

04

 行業及個股梳理

根據上文分析結論,我們從科技製造相關的二級行業中篩選近2年資本支出和合同負債出現上行拐點的行業,包括:塑料、農化製品、金屬新材料、半導體、光伏設備、通用設備。更進一步,我們在這些行業中篩選資本支出、固定資產增速已出現階段性高點,訂單及ROE開啟上行趨勢的個股,共選出15只。

風險提示

市場環境變化,導致歷史經驗有效性下降的風險;部分行業技術快速迭代,導致現有產能落後的風險;宏觀經濟增長承壓,導致部分行業訂單下滑的風險。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