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大行的2022年策略報告不斷曝光,對A股的看法也成爲市場焦點。目前,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大行都發表了對2022年A股表現的看法,儘管具體配置上觀點有差異,但都認爲A股在2022年存在結構性機會。
高盛報告稱,將離岸中國股市的投資評級由標配提升爲超配,並且對A股維持超配的判斷。高盛預計2022年離岸中國股市和A股將會達到16%和13%的投資回報。
高盛首席中國股票策略師劉勁津認爲,明年的股票估值會從當前的較低水平出現顯著回升,高盛看好這一估值變化。
「特別是海外中概股,大幅回調之後會進入下一階段,我們稱爲‘希望’的階段。該階段的特點是股票回報不錯,但是推動力並非盈利增長,而是估值提升。我們認爲,可能在未來一年,中國市場會進入這個‘希望’的階段。」劉勁津說。
該行稱,支撐A股股價的「另一條腿」,即估值擴張將在2022年起到關鍵作用。同時,相對於全球主要股市,中國市場的估值顯得極具吸引力,目前中國股市的估值處於5年市盈率區間較低位置(12.7倍),且相對於全球股市的折價程度較大(30%~40%)。與此同時,公募基金配置也處於相對低位。
高盛還預計,明年將有750億美元北向資金流入A股。上個月,高盛還公佈了有望從 「共同富裕」中受益的50只中國股票,目標股主要來自製造業升級、綠色能源、國企改革和大衆消費等行業和領域。
本週,高盛還恢復跟蹤A股白酒行業,對貴州茅臺、五糧液給予買入評級,對瀘州老窖和酒鬼酒給予中性評級。
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股票策略師王瀅表示,2021年我們的主要投資建議是超配A股,進入2022年這個策略仍然奏效。具體到板塊方面,未來A股受益板塊將是與綠色經濟、網絡安全、技術國產化、高端製造等相關的題材板塊。當前階段,該機構建議關注主題性、結構性機會,例如信息技術板塊,與信息安全、網絡安全、技術國產化、半導體國產化等相關的題材和概念。
該分析師表示,市場對企業盈利預期較低,一定程度上不符合實際;估值角度看,A股年內經歷長時間的調整,且幅度較大;從風險溢價角度看,市場整體風險溢價程度呈現上升趨勢,而且還有繼續上升的可能。鑑於與此,該機構對A股保持樂觀判斷。
瑞銀對A股明年的看法更加謹慎,但認爲明年A股仍然有結構性機會。
該機構稱,明年投資者可關注四大投資主題,分別是進口替代加速,女性賦能下的消費復甦,在相對低利率環境下精選高股息率個股,以及中國大陸家庭增加對股票的資產配置以及北向資金的持續淨流入,並預計2022年北向資金的淨流入達3000億元人民幣。
貝萊德近年來投資中國的腳步從未停下來,對中國市場的看法也有其獨到之處。該機構中國新視野基金經理唐華本週對媒體表示,對於今年四季度以及明年的市場持樂觀態度。
他說:「整體的市場格局是基本面有下行壓力,但流動性向上的支持較充分,而且後續國家政策支持經濟的空間是比較大的。」他認爲,權益類資產從中長期來說仍存在不少結構性機會,因此在這個時間點配置股票類的產品是較好的選擇。部分重視選股能力、行業配置比較均衡的基金產品,可望更有效地抵禦市場的變化,持續、穩定地獲得超額收益。
就具體行業而言, 接下來會關注新冠「流感化」可能帶來的一些變化,比如旅遊和服務業這兩個受到疫情創傷最大的行業可能面臨真正的復甦,而且可能迎接一波報復性的消費反彈;新冠「流感化」的預期會給之前股價受益於新冠的醫藥公司股價帶來一定壓力,關注這個板塊個股被錯殺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