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作家:Mr蔣靜
幾乎可以確定,鋰電企業一季度的毛利率壓力比較大:
一是上游材料成本持續上漲,二是鋰電企業自身產能利用率/良品率達到了上限,三是下游價格傳導滯緩,四是近年新增產能逐漸投放及潛在爬坡。
當然,核心因素還是上游材料成本問題。去年以來,上游材料價格一路上漲,尤其是年初以來碳酸鋰價格大幅上漲。
這一輪供應鏈成本引發的行業危機,近期也終於掀到了枱面上。
實際上,鋰電上游材料價格上漲,不是新鮮事兒了。
2020年下半年開始,正極、負極、電解液價格不斷上漲,隔膜價格近期也開始提價並供不應求。這個已經多次分析,不再累述。
其中,碳酸鋰價格上漲更加明顯,去年初不到6萬元/噸,今年初30萬元/噸,近日最高已經超過50萬元/噸,一年接近10倍。
過去一年,鋰電上游材料價格綜合漲幅超過50%,而鋰電池價格此前總體保持穩定,直到去年下半年開始局部適當漲價,但產品價格漲幅遠低於材料成本漲幅。
為此,大部分鋰電企業的毛利率去年逐季下降。今年以來,隨着碳酸鋰價格的大幅上漲,鋰電企業的毛利率壓力更加明顯,這個將很快在一季報中得到驗證。
在上游成本不斷上漲,尤其是碳酸鋰價格瘋漲的背景下,下游鋰電企業終於按耐不住了。
3月初,兩會期間,寧德時代曾毓羣提交了一份提案《關於儘快採取有效措施推動國內鋰資源保供穩價的提案》,把上下游成本之爭推到了枱面上。
同期,主管部門也坐不住了,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指出,要強化資源保障,着眼於滿足動力電池等生產需要,適度加快國內鋰資源的開發進度,打擊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等不正當競爭行為。
實際上,鋰電行業面臨的上游材料漲價危機,與去年光伏行業硅料價格大幅上漲頗為相似。
2021年6月,某光伏電池巨頭公開舉報上游硅料企業刻意營造多晶硅、硅片短缺,囤積居奇、哄抬物價,並建議主管部門出面協調。
但此後的事實表明,這樣的舉措並沒有對緩解硅料價格有所幫助。
這也為今年鋰電下游對上游鋰資源價格進行的“抗爭”效果,產生了擔心和懷疑。囤積居奇不可取,但供需失衡下正常的商業行為無可厚非。
督促上游價格回落是一方面,但絕非解決當前鋰電企業毛利率問題的唯一思路,畢竟目前鋰電企業面臨的不是單一原材料價格上漲,而是幾乎全部材料價格上漲;也不是階段性短期上漲,而是長期的持續上漲。
這不是一個簡單問題,除了節流,還得開源。電池產品價格同步上漲,則是消化上游成本壓力的最簡單方式。
近日,寧德時代向媒體確認,因上游原料價格大幅上漲,公司相應動態調整了部分電池產品的價格。
擁有最優客户、坐享最高毛利率的寧德時代已經開始有成本壓力,更何況其他鋰電企業,這也為這一輪鋰電池漲價的必要性做了註解。
從數據來看,年初至今,磷酸鐵鋰電芯價格從約0.60元/Wh上漲到約0.69元/Wh,漲幅約15%;三元(622)電芯價格從約0.69元/Wh上漲到約0.74元/Wh,漲幅約7%。
由於鋰電企業下游主要為電動汽車,電動汽車行業的毛利率普遍偏低,而鋰電池系統成本佔比約40%,鋰電池成本上漲對電動汽車企業的成本壓力比較大。
今年2月,長城歐拉宣佈暫停接受白貓、黑貓訂單,成本問題或許是重要原因之一。
但是,大多數車企選擇漲價,特斯拉、小鵬、理想等十多家新能源汽車企業陸續宣佈漲價,其中:特斯拉3月兩次漲價2-3萬元不等,小鵬汽車漲價1-2萬元不等,理想ONE價格從33.8萬元上漲到34.98萬元。
此前,理想汽車李想曾在微博上吐槽,和電池廠商已經合同確定了二季度電池漲價幅度的品牌,基本上都立刻宣佈了漲價。還沒漲價的品牌,大部分是漲價幅度尚未談妥,等談妥後也普遍會立刻漲價。二季度電池成本上漲的力度非常離譜。
可見,這一輪上游材料價格上漲,已經通過鋰電價格上漲,傳導到了電動汽車環節,這個勢頭還會延續,甚至加劇。
目前,新能源汽車銷量勢頭保持良好,2022年2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31.7萬輛,同比增長189%;1-2月銷量73.4萬輛,同比增長162%。這對消費者消化漲價,或許是一個積極因素。
這一輪鋰電產業鏈漲價潮,終於從上游資源端傳導到了消費端,並最終由消費者埋單,算是形成了一個閉環。
但是,正如本文剛開始提到,對當前鋰電企業毛利率產生影響的因素較多,有上游材料上漲、下游價格傳導、產能利用率/良品率、新增產能投放等因素。
目前,上游材料價格儘管有外部因素干預,但短期大幅回落的可能性不大。如果繼續維持在當前較高水平,鋰電企業壓力還將持續。
對於下游價格傳導,這個取決於鋰電企業與電動汽車企業的博弈。目前,博弈剛剛開始,而最終消費者的買單情況也很重要,電動汽車企業需要在售價與銷量之間尋求平衡。
此外,過去兩年新建不少鋰電產能,在當前有效產能不足的情況下,開始陸續投產,固定資產折舊增加,不同鋰電企業的爬坡效率也存在差異,同時由於原材料緊張可能導致產能利用率不足,進一步影響毛利率。
可見,在一季度這個關鍵時點,鋰電企業面臨的毛利率壓力都很大,影響因素較多,且存在差異,龍頭企業寧德時代已經採取了不少舉措,更不用説其他鋰電企業了。
不管怎麼樣,鋰電企業一季度毛利率處於低谷已經是大概率事件,拭目以待。
至於何時能夠扭轉,取決於鋰電企業與上游供應商和下游車企之間的博弈情況,這些因素都很微妙,但從去年光伏行業的經驗來看,並不樂觀。
但有一點可以確認,鋰電行業目前的競爭環境和上下游博弈情況,註定鋰電環節現階段幾乎不可能有超額利潤,更多是維持行業平穩發展的最低毛利率水平,這也將是各方在博弈中會主動去追求的折中結果。